成果1
超低温锂金属电池面临诸多重大挑战,包括离子传输迟缓以及在高功率条件下锂枝晶不受控制地形成。理想的电解质需要具备高载流离子浓度、低粘度、快速去溶剂化以及稳定的界面等特性,但要平衡这些属性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
清华大学刘凯、Zhang Weili等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多功能添加剂——全氟烷基磺酰基季铵硝酸盐(PQA-NO3),它兼具阳离子(PQA+)和阴离子(NO3-)成分。PQA+与锂金属原位反应智慧优配,形成富含无机物的固态电解质界面(SEI)膜,从而增强锂离子通过该膜的传输。NO3-则形成富含阴离子、溶剂含量低的溶剂化结构,提高正极/电解质界面的氧化稳定性,并减少锂离子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。这使得基于乙醚的电解质能够实现高电压耐受性、提高离子电导率以及降低去溶剂化能垒。采用所开发电解质的Li(40微米)
涵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